【“数”说非遗】传承200年古法,他用50年光阴熬制一份“甜美事业”
导航
【“数”说非遗】传承200年古法,他用50年光阴熬制一份“甜美事业”
来源:华龙网2017-12-02

黎方准出生在开州区南门镇芙蓉村的一个熬糖世家,用古法熬制红糖可以追溯到他的祖父。南门红糖传到他这一代,已经传承了四代,拥有两百多年历史。

黎方准生活的南门地区种植甘蔗已有近3000年,利用甘蔗熬糖也有1800年的历史。南门古法熬制红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民国时期每年红糖产量最高达36万公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其鼎盛期。

黎方准十八岁就跟着父辈学习家传古法熬制红糖技艺。经过50年的时间沉淀,他熟练地掌握了古法熬制红糖的整个技艺,成为南门古法熬制手工红糖的带头人。2015年,南门红糖古法熬制技艺被重庆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方准也被评为重庆市级传承人。

闻着红糖香味长大的黎名杰,从小跟随父亲熬制红糖,耳濡目染,早已种下了对古法熬制红糖的情怀。他回乡伴随家人,承接父业,并办起了古法熬制红糖加工厂,使南门红糖的名号由此响遍了大江南北。

 背景链接: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重庆是山城,是文化名城,独特的风貌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2017年10月,重庆华龙网集团正式启动重庆历史文化上网工程建设。

    设“数”说、“云”说、“鸣”说、“漫”说、“图”说、“剧”说六大系列,通过微纪录片、网络直播、微访谈、动漫、图集、微短剧形式,带领广大网友穿越尘封的历史,追寻巴渝文化的源流和根脉,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计划用3年时间,挖掘、整理并制作刊播各类作品超过10000个,生动讲述中华文化故事。

相关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扫描
关注华龙视听微信号

【“数”说非遗】传承200年古法,他用50年光阴熬制一份“甜美事业”

ld://live.cqnews.net/vod/data/video/201712/01/0d4b4b2f-a427-45b5-fd5a-30fbf1eab208/transcode_68e70660-8955-5c56-c743-ae7d89dc.mp4
【“数”说非遗】传承200年古法,他用50年光阴熬制一份“甜美事业”
21
来源: 华龙网         发布时间: 2017-12-02
简介:

黎方准出生在开州区南门镇芙蓉村的一个熬糖世家,用古法熬制红糖可以追溯到他的祖父。南门红糖传到他这一代,已经传承了四代,拥有两百多年历史。

黎方准生活的南门地区种植甘蔗已有近3000年,利用甘蔗熬糖也有1800年的历史。南门古法熬制红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民国时期每年红糖产量最高达36万公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其鼎盛期。

黎方准十八岁就跟着父辈学习家传古法熬制红糖技艺。经过50年的时间沉淀,他熟练地掌握了古法熬制红糖的整个技艺,成为南门古法熬制手工红糖的带头人。2015年,南门红糖古法熬制技艺被重庆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方准也被评为重庆市级传承人。

闻着红糖香味长大的黎名杰,从小跟随父亲熬制红糖,耳濡目染,早已种下了对古法熬制红糖的情怀。他回乡伴随家人,承接父业,并办起了古法熬制红糖加工厂,使南门红糖的名号由此响遍了大江南北。

 背景链接: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重庆是山城,是文化名城,独特的风貌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2017年10月,重庆华龙网集团正式启动重庆历史文化上网工程建设。

    设“数”说、“云”说、“鸣”说、“漫”说、“图”说、“剧”说六大系列,通过微纪录片、网络直播、微访谈、动漫、图集、微短剧形式,带领广大网友穿越尘封的历史,追寻巴渝文化的源流和根脉,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计划用3年时间,挖掘、整理并制作刊播各类作品超过10000个,生动讲述中华文化故事。

编辑: 邵煜晟
“数”说非遗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更多视频

剪刻人生

剪刻人生

重庆西站即将投用

重庆西站即将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