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笑开颜
<
首页视频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笑开颜
来源:每日甘肃网2018-07-23

肃南县白泉门矿区大湾治理区的现状。(每日甘肃网记者周飞/摄)

肃南县白泉门矿区大湾治理区的旧貌。

    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周飞

    “这里是我们今年5月种植的祁连云杉、油菜及青草,两个多月后就是一片200多亩的绿洲了。你看那青草已经有20多公分了!美不美?可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30多米深、10几米宽的洗砂坑!”2018年7月22日上午,站在肃南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祁连山隆畅河畔,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公室主任罗英文向记者讲述着白泉门砂石料场整治情况。

    而此时此刻在16公里外的肃南县城内,32岁的妥雪梅正在打理着自己的屋头串串香火锅店。在涮菜飘香、客人盈门的火爆场面里,她不时提起茶壶给客人送去及时温馨的服务。2017年,她和丈夫与7岁的女儿一起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康乐镇大草滩村搬迁下来,她一边照顾孩子上学,一边经营火锅店,仅这个火锅店一年的盈利收入就有10万元。

    在眼下的肃南,保护祁连山生态的故事随处可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百姓的共识,并化为自觉的行动,书写着让砂场变绿洲,帮牧民入三产,让祁连山水带笑颜的美丽画卷。

    当天上午,由每日甘肃网和张掖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8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网络大V甘肃行”采访团走进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从淘金矿、洗砂坑到绿洲

罗英文向记者讲述白泉门砂石料场的生态治理过程。

    采访团沿着水草相依、锦绣斑斓的隆畅河岸前进,当采访的车队行进至一个叫白泉门矿区大湾治理区的地方,记者遇见了正在巡查生态治理的罗英文。

    罗英文指着山间这一处美景介绍,这里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017年8月之前这还是白泉门砂石料场废弃的一个洗砂坑,30多米深、10几米宽的大坑不仅破坏了环境,还影响着隆畅河河道的顺畅,汛期存在着附近山体崩塌和发生泥石流的隐患,2014年即被关停。2017年8月,肃南县国土部门对其展开生态修复,通过回填、平整、复土、种树种草、围栏封育,半年就形成了河流两岸200多亩的生态景观,并通过对附近隆畅河堤的加固,这里的生态已经得到修复。

    抚今追昔,罗英文充满感慨。

    他说,这个采砂坑最早开挖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有人发现这里的砂石富含黄金,纯度达到95%,迅速引来省外的淘金者开挖砂石。后来又成为石料厂。多年以来,使得大量废渣堆放在河床上,一旦发洪水,安全隐患极大。回首过去,采矿、采砂坑之所以存在,还是存在监管不规范的情况,这不到两年的治理,就又重回了祁连山的宁静和绿水青山。

    “这里刚栽的祁连云杉3—5年后每棵至少值200元,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饭不仅效益好,而且还管长远、管根本。”罗英文说。

    关停的厂区连厂房及配套地全部让位给林水

肃南县九个泉生态治理区的现状。

肃南县九个泉生态治理区的旧貌。

    当采访团的车队沿着隆畅河逆流而上来到一个叫九个泉的生态治理区时,这是一处比白泉门更大更开阔的山水之地。哗啦啦的河水湍急而下,在石头上激起翻滚的浪花,河流的两岸是郁郁葱葱的草木,有的合抱之木树龄已逾百年。站在河边远眺天边的白云和祁连山顶的积雪,那是一幅天地大美的画卷,而在连接河流和远处青山的开阔地带上,是被围栏封育绵延伸展的祁连云杉,站在祁连山的云水草木间,人便真切地置身于大自然的画面里,感受到诗意和远方的美。

    罗英文说,这里的新载的祁连云杉有600亩。这里曾经是一个选矿厂的生活区和工作区,1997年—1998年被叫停。但是直到2017年5月,该选矿区遗留下来的房屋和相关设备才被彻底拆除,之后肃南县国土部门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目前,方圆除了正在修复生态的工人和设备外,已没有其它人和开矿企业了。

    至目前,该场地回填、废弃渣堆平整44037.20立方米,建筑物拆除13057.60平方米,现场取土21758.17立方米,修建排导堤628.63米,挡土墙862.32米,完成截排水工程1099.97米,覆土绿化面积97400平方米,覆土方量29232.03立方米,河道清淤14802.80立方米,完成截引引水工程1座,喷灌养护面积146亩,种植1.5米以上云杉32468株,撒播草籽97400平方米,围栏封育1946.63平方米。

    通过工程治理,九个泉的生态治理区达到平整绿化沟谷地带,有效保护斜坡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稳固河道,防止水土流失,周边生态环境相互协调,与周围地形地貌基本一致,进一步达到修复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目的。

    史上最严的生态保护受到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响应

    罗英文介绍,目前执行的是史上最严格的祁连山生态保护措施,从政府实施的生态治理到企业的搬迁再到农牧民的下山,都已经自觉行动起来。在肃南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已经实现了牧民搬迁,就是在允许开展牧业的实验区和外围缓冲区,也是执行“以草定畜”,一块草场超过一只羊、一头牛都不行。

    言及此,记者回想到,当采访团的汽车经隆畅河自然保护区白泉门管护区进入九个泉生态治理区时,在该保护区门口,经过领队与管护区工作人员协调后才允许进入。

    在妥雪梅的串串火锅店里,妥雪梅说,去年,他们村处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已经全部搬迁下来,就是处在核心区外的她的公公现在也成了保护祁连山生态的管护员。今年暑假期间,她8岁的女儿想回家看看,但爷爷只把孙女带到自己的家里感受一下草场的风光,里面的核心区不允许进人,而且连周边的农牧民也在监督外来人员的进入。

    而在妥雪梅看来,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搬迁下来也是大势所趋。她早于2015年就带着孩子下来了。因为孩子在大山深处上学极其不便,从她们家骑马到康乐镇就要七八个小时,现在来到肃南县城,不但孩子方便了,她还可以做生意了。

    妥雪梅告诉记者,在山上时,她们家凭400多只羊、50多头牛每年收入不下16万元,但是搬迁下来他的火锅店一年盈利10万元,再加上她丈夫在外做生意,收入与过去比没有降低,且享受到了现代化城市带来的便利。

    政策组合拳让牧民搬得下、稳得着、能致富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牧业委员会副主任贺鹏飞介绍,肃南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农牧民搬迁涉及3个乡(镇)10个农牧村149户484人,通过搬迁实现了70多万亩草场整体禁牧。

    为妥善做好这些牧民搬迁工作,肃南县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搬迁户房屋进行评估,经得搬迁户认可后,进行补偿公示,在各户无异议后进行补偿,对按时搬出的户再在补偿基础上奖励20%;同时每亩禁牧草场按照每年17.31元进行补偿,最大拥有三四千亩草场的户可补偿五六万元,且禁牧后每年都进行补偿;同时还有每一个人的补偿,每人每年补偿3353元,且禁牧后每年都进行补偿。目前149户全部购置了保障房,有的户还在张掖市甘州区、酒泉市肃州区买了房,有的富裕户还拥有一套以上住房。

    贺鹏飞介绍,截至2018年2月,肃南已安排115人成为祁连山生态管护员,有53人从事文化旅游产业,有19人外出务工,还有一部分人从事贸易做生意。目前就业困的是55岁以上的人。为此,肃南县采取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从事设施养殖、旅游餐饮创业就业。对愿意创业的户每户提供5—10万元的创业贷款,政府贴息三年。同时,肃南县对搬迁农牧民采取一户一策进行帮扶,通过对搬迁户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用三年发展实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七月“飞瀑”,大美祁连续写生态保护传奇

    采访团的汽车一路穿梭在肃南县城西南方向的祁连山区,祁连生态修复所带来的变化以最自然最原始的姿态深深震撼着来访的记者们,相机更是一路走一路咔咔作响。

    在行至县城西南5公里处,一条长约20米、宽5米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从山巅激流而下的飞瀑以澎湃之势汇入奔流的隆畅河里。它立刻“逼停”了采访团的车,记者们在连叹惊奇中要求停车,之后纷纷举起摄影摄像机拍下这一生态盛景。

    据当地群众介绍,这一“飞瀑”是由位于附近山脉峡谷上的一导流渠因水量过大漫溢而下形成。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祁连山区的丰水期,祁连山脉间的河流都处于汛期水位。

    作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肃南县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县域面积的58.4%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有冰川964条,总面积408平方公里,占甘肃省冰川面积的20.7%,冰储量达159亿立方米,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肃南人民祖祖辈辈享受着祁连山的庇佑,吃在祁连山,住在祁连山。肃南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感恩着祁连山的馈赠,退牧还草、植树造林、矿山复绿,像对待生命一样,维护着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今,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成为保护祁连山的一把利剑,肃南全社会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坚决落实,不断续写祁连生态保护的传奇篇章。

像对待生命一样,维护祁连生态环境。(每日甘肃网记者周飞/摄)

相关视频
精彩推荐
更多
视频频道 >

【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笑开颜

2018-07-23 17:20:03 来源:

肃南县白泉门矿区大湾治理区的现状。(每日甘肃网记者周飞/摄)

肃南县白泉门矿区大湾治理区的旧貌。

    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周飞

    “这里是我们今年5月种植的祁连云杉、油菜及青草,两个多月后就是一片200多亩的绿洲了。你看那青草已经有20多公分了!美不美?可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30多米深、10几米宽的洗砂坑!”2018年7月22日上午,站在肃南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祁连山隆畅河畔,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公室主任罗英文向记者讲述着白泉门砂石料场整治情况。

    而此时此刻在16公里外的肃南县城内,32岁的妥雪梅正在打理着自己的屋头串串香火锅店。在涮菜飘香、客人盈门的火爆场面里,她不时提起茶壶给客人送去及时温馨的服务。2017年,她和丈夫与7岁的女儿一起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康乐镇大草滩村搬迁下来,她一边照顾孩子上学,一边经营火锅店,仅这个火锅店一年的盈利收入就有10万元。

    在眼下的肃南,保护祁连山生态的故事随处可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百姓的共识,并化为自觉的行动,书写着让砂场变绿洲,帮牧民入三产,让祁连山水带笑颜的美丽画卷。

    当天上午,由每日甘肃网和张掖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8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网络大V甘肃行”采访团走进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从淘金矿、洗砂坑到绿洲

罗英文向记者讲述白泉门砂石料场的生态治理过程。

    采访团沿着水草相依、锦绣斑斓的隆畅河岸前进,当采访的车队行进至一个叫白泉门矿区大湾治理区的地方,记者遇见了正在巡查生态治理的罗英文。

    罗英文指着山间这一处美景介绍,这里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017年8月之前这还是白泉门砂石料场废弃的一个洗砂坑,30多米深、10几米宽的大坑不仅破坏了环境,还影响着隆畅河河道的顺畅,汛期存在着附近山体崩塌和发生泥石流的隐患,2014年即被关停。2017年8月,肃南县国土部门对其展开生态修复,通过回填、平整、复土、种树种草、围栏封育,半年就形成了河流两岸200多亩的生态景观,并通过对附近隆畅河堤的加固,这里的生态已经得到修复。

    抚今追昔,罗英文充满感慨。

    他说,这个采砂坑最早开挖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有人发现这里的砂石富含黄金,纯度达到95%,迅速引来省外的淘金者开挖砂石。后来又成为石料厂。多年以来,使得大量废渣堆放在河床上,一旦发洪水,安全隐患极大。回首过去,采矿、采砂坑之所以存在,还是存在监管不规范的情况,这不到两年的治理,就又重回了祁连山的宁静和绿水青山。

    “这里刚栽的祁连云杉3—5年后每棵至少值200元,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饭不仅效益好,而且还管长远、管根本。”罗英文说。

    关停的厂区连厂房及配套地全部让位给林水

肃南县九个泉生态治理区的现状。

肃南县九个泉生态治理区的旧貌。

    当采访团的车队沿着隆畅河逆流而上来到一个叫九个泉的生态治理区时,这是一处比白泉门更大更开阔的山水之地。哗啦啦的河水湍急而下,在石头上激起翻滚的浪花,河流的两岸是郁郁葱葱的草木,有的合抱之木树龄已逾百年。站在河边远眺天边的白云和祁连山顶的积雪,那是一幅天地大美的画卷,而在连接河流和远处青山的开阔地带上,是被围栏封育绵延伸展的祁连云杉,站在祁连山的云水草木间,人便真切地置身于大自然的画面里,感受到诗意和远方的美。

    罗英文说,这里的新载的祁连云杉有600亩。这里曾经是一个选矿厂的生活区和工作区,1997年—1998年被叫停。但是直到2017年5月,该选矿区遗留下来的房屋和相关设备才被彻底拆除,之后肃南县国土部门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目前,方圆除了正在修复生态的工人和设备外,已没有其它人和开矿企业了。

    至目前,该场地回填、废弃渣堆平整44037.20立方米,建筑物拆除13057.60平方米,现场取土21758.17立方米,修建排导堤628.63米,挡土墙862.32米,完成截排水工程1099.97米,覆土绿化面积97400平方米,覆土方量29232.03立方米,河道清淤14802.80立方米,完成截引引水工程1座,喷灌养护面积146亩,种植1.5米以上云杉32468株,撒播草籽97400平方米,围栏封育1946.63平方米。

    通过工程治理,九个泉的生态治理区达到平整绿化沟谷地带,有效保护斜坡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稳固河道,防止水土流失,周边生态环境相互协调,与周围地形地貌基本一致,进一步达到修复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目的。

    史上最严的生态保护受到企业和个人的积极响应

    罗英文介绍,目前执行的是史上最严格的祁连山生态保护措施,从政府实施的生态治理到企业的搬迁再到农牧民的下山,都已经自觉行动起来。在肃南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已经实现了牧民搬迁,就是在允许开展牧业的实验区和外围缓冲区,也是执行“以草定畜”,一块草场超过一只羊、一头牛都不行。

    言及此,记者回想到,当采访团的汽车经隆畅河自然保护区白泉门管护区进入九个泉生态治理区时,在该保护区门口,经过领队与管护区工作人员协调后才允许进入。

    在妥雪梅的串串火锅店里,妥雪梅说,去年,他们村处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已经全部搬迁下来,就是处在核心区外的她的公公现在也成了保护祁连山生态的管护员。今年暑假期间,她8岁的女儿想回家看看,但爷爷只把孙女带到自己的家里感受一下草场的风光,里面的核心区不允许进人,而且连周边的农牧民也在监督外来人员的进入。

    而在妥雪梅看来,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搬迁下来也是大势所趋。她早于2015年就带着孩子下来了。因为孩子在大山深处上学极其不便,从她们家骑马到康乐镇就要七八个小时,现在来到肃南县城,不但孩子方便了,她还可以做生意了。

    妥雪梅告诉记者,在山上时,她们家凭400多只羊、50多头牛每年收入不下16万元,但是搬迁下来他的火锅店一年盈利10万元,再加上她丈夫在外做生意,收入与过去比没有降低,且享受到了现代化城市带来的便利。

    政策组合拳让牧民搬得下、稳得着、能致富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牧业委员会副主任贺鹏飞介绍,肃南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农牧民搬迁涉及3个乡(镇)10个农牧村149户484人,通过搬迁实现了70多万亩草场整体禁牧。

    为妥善做好这些牧民搬迁工作,肃南县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搬迁户房屋进行评估,经得搬迁户认可后,进行补偿公示,在各户无异议后进行补偿,对按时搬出的户再在补偿基础上奖励20%;同时每亩禁牧草场按照每年17.31元进行补偿,最大拥有三四千亩草场的户可补偿五六万元,且禁牧后每年都进行补偿;同时还有每一个人的补偿,每人每年补偿3353元,且禁牧后每年都进行补偿。目前149户全部购置了保障房,有的户还在张掖市甘州区、酒泉市肃州区买了房,有的富裕户还拥有一套以上住房。

    贺鹏飞介绍,截至2018年2月,肃南已安排115人成为祁连山生态管护员,有53人从事文化旅游产业,有19人外出务工,还有一部分人从事贸易做生意。目前就业困的是55岁以上的人。为此,肃南县采取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从事设施养殖、旅游餐饮创业就业。对愿意创业的户每户提供5—10万元的创业贷款,政府贴息三年。同时,肃南县对搬迁农牧民采取一户一策进行帮扶,通过对搬迁户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用三年发展实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七月“飞瀑”,大美祁连续写生态保护传奇

    采访团的汽车一路穿梭在肃南县城西南方向的祁连山区,祁连生态修复所带来的变化以最自然最原始的姿态深深震撼着来访的记者们,相机更是一路走一路咔咔作响。

    在行至县城西南5公里处,一条长约20米、宽5米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从山巅激流而下的飞瀑以澎湃之势汇入奔流的隆畅河里。它立刻“逼停”了采访团的车,记者们在连叹惊奇中要求停车,之后纷纷举起摄影摄像机拍下这一生态盛景。

    据当地群众介绍,这一“飞瀑”是由位于附近山脉峡谷上的一导流渠因水量过大漫溢而下形成。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祁连山区的丰水期,祁连山脉间的河流都处于汛期水位。

    作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肃南县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县域面积的58.4%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有冰川964条,总面积408平方公里,占甘肃省冰川面积的20.7%,冰储量达159亿立方米,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肃南人民祖祖辈辈享受着祁连山的庇佑,吃在祁连山,住在祁连山。肃南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感恩着祁连山的馈赠,退牧还草、植树造林、矿山复绿,像对待生命一样,维护着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今,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成为保护祁连山的一把利剑,肃南全社会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坚决落实,不断续写祁连生态保护的传奇篇章。

像对待生命一样,维护祁连生态环境。(每日甘肃网记者周飞/摄)

感谢您阅读: http://v.cqnews.net/first/2018-07/23/c_44672399.htm【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肃南:砂场变绿洲,牧民入三产,祁连笑开颜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精彩视频 更多>>
华龙手机剧 更多>>
百姓故事 更多>>
华龙点击 更多>>